肩關節囊擴張術, 衛教, 治療, 五十肩

五十肩多久該好?醫:一個月。

五十肩多久該好?醫:一個月。

手舉到一半就卡住、內衣扣不到、褲子不好拉,晚上睡覺被痛醒?可能已經是五十肩的症狀了!輝馥診所復健科許嘉麟醫師表示,五十肩從有症狀開始,不應超過一個月就該恢復正常狀態,超過一個月的五十肩,會合併有肌肉萎縮、代償肌肉過負荷,以及長期睡眠不足造成的內科問題等副作用。

三動作評估五十肩角度受限

許嘉麟說明,角度受限是五十肩最典型的症狀,隨著發炎的情況增加,病患會除了肩部活動逐漸感到困難以外,還會因發炎加劇而有夜間壓痛的情況,常發生在半夜熟睡後翻身,身體壓迫到患肩而痛醒,進而衍生害怕入睡以及睡眠不足等睡眠障礙。

許嘉麟提供三個簡易的測量角度方式,讓有此疑惑的民眾在家自我測試:

1.摸對側肩

手掌握住對側肩膀,手肘需過身體中線。

2.高舉貼耳

手往前自然高舉,保持身體中立不偏疑,上臂能自自然貼到耳朵。

3.背後比讚

手向後至肩胛骨,大姆指能碰觸到肩胛下緣。

P.58.50肩自我檢測3動作.jpg

五十肩治療原則:分開沾黏

許嘉麟說,五十肩是一種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只要把沾黏的肩關節囊分開,就可以達到治療效果,以下是四種常見的治療方式。

1.復健

輕微五十肩可以透過復健運動改善,必需拉到全關節角度,才能把沾黏的部份拉開。但許嘉麟也提醒民眾,任何治療都不該在忍受疼痛的情況進行,可搭配藥物或是與進階治療先處理八成沾黏後,再來做復健,才能夠真正達到復健的效果,也避免因疼痛造成的高血壓、心跳過快等情況。許嘉麟提到,認真復健一個月,便能看見成效。

2.肩關節囊擴張術

許嘉麟表示,近年來因醫療科技進步,利用肩關節囊擴張術,五十肩治療在門診五次治療就能夠完成,大大改善病患需每週做三、四次復健的時間與精力,且因為精準注射,大多數的病患在首次擴張術治療後,夜間壓痛的情況即獲得改善,術後不需到院復健,居家伸展即可。唯新技術需自費,提供頑固型五十肩,但不考慮開刀的病患多一種選擇。

3.內視鏡

若是復健超過一個月,效果不明顯,肩友可慮至骨科接受內視鏡治療。內視鏡是透過如鉛筆大小的內視鏡探頭,在肩部穿出2-3個洞進行手術,直接用器械進到關節囊裡,將沾黏的部份透過攝影頭投到螢幕上,由醫師直接將關節囊的沾黏切乾淨。內視鏡需要住院以及全身麻醉,待術後傷口較不痛後,需要繼續復健,避免因為傷口疼痛不敢動而又再度產生沾黏。

4.麻醉下關節鬆動術

麻醉下鬆動術是最常見的傳統五十肩治療,除了西醫外,也常見於國術館及民俗療法,因為過程較有感覺,所以西醫會透過全身麻醉,讓病人在接受治療時的疼痛感降低,再由醫師執行關節鬆動術。術後因為關節囊會有出血的問題,仍需進行一段時間的復健,避免再度沾黏。

五十肩治「好」標準:一個月恢復之前狀態

1.不再疼痛

許嘉麟認為,五十肩治療「讓病人不痛」是五十肩能完整治療最重要的因素,無論是復健或是進階治療,最後都需要肩部全角度伸展,讓關節及肌肉軟組織回到正常,而疼痛會妨礙病人活動,而五十肩病人怕痛不敢動,正是讓五十肩更惡化的主因,因此,讓五十肩病人免於疼痛,才能讓治療進入正向循環,真正治好五十肩。

2.角度正常

「角度是病人常常忽略的指標。」許嘉麟說,常有病人自覺五十肩已經治好了,實則活動角度仍未改善,像是扣內衣時仍需前傾身體才扣得到,或是梳頭時仍不順暢,甚至改變衣著習慣成襯衫式、需要「不求人」協助抓背的癢,都是五十肩治療未完全,角度仍受限的表徵,許嘉麟說,「長期下來,會讓身體歪斜,造成頸部、背部及腰部的容易酸痛及拉傷。」建議曾經有五十肩問的民眾,試看看自我測試角度是否已經正常:
photo.jpeg

五十肩雖然不是影響生命的疾病,但嚴重影響生活,民眾們應積極治療,超過一個月未改善,需尋求進階的治療方式,除了不再疼痛以外,角度正常也需做為治療評估的指標,積讓肩部活動盡快的恢復正常生活,把握治療黃金期,別讓小病拖成大病。

-內容摘自《自己的肩痛自己救: 圖解五十肩保健與治療》

636706099504346250.jpg
各大書店皆可購買
誠品
金石堂
博客來

在〈五十肩多久該好?醫:一個月。〉中有 1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