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的迷惘,那些常被忽略的事
專門治療五十肩以來,聽著五十肩肩友的心聲,常常會覺得心裡酸酸的。
他們說的不只是身體的疼痛,肩友像是整個社會的縮影,說著我們習以為常的醫療體制下,那麼多還可以做得更好的部份:
「從看診到看醫生到療程,可能你一直都在很迷惘的狀態,時間很長以外,就是你會不知道你的下一步,好的程度到底到怎麼樣。
在這個很痛的狀態之下,你必須每天在疼痛之下,過著很困難的生活,很多的不便。」
從醫師的角度,五十肩的治療就是「把關節囊分開」,醫學研究討論的是怎麼治、用什麼治,但治療時程,往往是一個範圍,像是三個月、半年,最後會加上一句:「看個人體質」。
因為在醫學上,每個病症與病人都是個人化的,真的很難確定的告訴病人確定的答案,這些對醫生來說的理所當然,其實聽在病人耳裡,是那麼的忐忑。
「真的會好嗎?」、「會不會不好?」、「沒有好怎麼辦?」
病人在聽到醫師說的糢糊語詞後,閃過千千萬萬這樣的念頭,帶著不安情緒的心,一直等著、盼著、懸著。
也因此知道病人的不安,我們的「肩關節囊擴張術」採用的是「療程」,而臨床上,肩友們若是沒有合併其它疾病,幾乎都在一個療程,就能畢業收工,我想就如這位肩友說的:
「我們會很清楚在五次療程之內,我就會逐步在醫生或者護理人員的照顧之下,就是很明顯地走向康復的路,所以心裡會比較踏實,不會一直覺得,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改善這個疼痛。」
我想,醫者,醫的是人,是完整的生理與心理,而不只單單是疾病而已,讓病人感到安心,也是我們的責任。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