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 治療, 五十肩

「我們心中的恐懼,永遠比真正的危險巨大的多」

「肩關節囊擴張術」治療五十肩已經好多年了,最常聽見拖很久的肩友說:「『術』聽起來很可怕!」但復健也很痛,拖著拖著,從輕微五十肩轉變成頑固型,錯過治療黃金期,肩友有沒有想過,其實大多數肩友都不知道「肩關節囊擴張術」是怎麼進行,那這個恐懼是從何而來?

「恐懼」是人類對外界對未知情境的心理反應,可以是真實,也可以是想像的,也可以是「後天學習」的。

在那個還不需要申請倫理委員會許可就可以做醫學研究的1920年,有個非常著名的「小艾伯特實驗」,由美國心理學家翰·布羅德斯·華生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的心理學研究。
華生認為,有些恐懼是天生的,但有些恐懼可以透過「古典條件反射」原理,讓嬰兒對於原本不害怕的東西,產生害怕。
艾伯特當時只有9個月,他先接受一系列基儲情感的測試,像是白鼠、面具、焚燒的報紙等等,發現艾伯特並不會對這些東西感到害怕。
兩個月後,小艾伯特11個多月,再度把原本艾伯特不害怕的小白鼠放在房間,讓他玩,接著當艾伯特摸到小白鼠時,研究人員就在背後用鐵鎚敲鐵棒,製造刺耳的聲音艾伯特當然就哭了起來,幾次之後,變成只要小白鼠在艾伯特旁邊繞,艾伯特就會哭著轉身,跟一開始想要跟白鼠玩的情況,截然不同。
再過17天,再度進行實驗,華生把類似白鼠的東西,如:兔子、狗、海豹皮大衣,甚至華生本人穿著聖誕老人面具,都會讓艾伯特產生害怕的反應。這研究認為,恐懼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而產生的。

影片在此

這研究從現代的觀點,當然是非常多爭議,現代要做一樣的實驗,阿嬤會先衝出來跟研究人員拼命,再加上後人認為,艾伯特感覺起來不像是正常的小孩,可能有些發展上的問題,而研究結果並無法移除,對小孩的心理發展可能是永久性,這在研究倫理上是非常不妥的,遺憾的是,當後續研究者想要追蹤時,發現艾伯特已於六歲死於腦水腫,沒辦法知道答案了。

透過前人研究,修正成讓病人愉快舒服的治療方式

念醫學院時,有時候看到過去的研究,心裡都會一驚!常常會覺得一整天心情都不好,但也是這些過往,我們才有現代的醫學品質,也透過這些現代看來不人道的研究,更能發展「以人為本」的治療方式,讓所有肩友都能有舒服寬心的治療品質。
話說回來,「肩關節囊擴張術」,雖然有個『術』字,但是門診治療,不是電視上或想像中那樣開膛破肚,也沒有冷冰冰的器械,而所使用的工具,也是挑選過讓肩友感到舒服,整個治療過程,並不是您腦中想像的那個樣子,也許您曾經被某個治療嚇到過,像是艾伯特以為毛毛的東西就會有可怕的聲音一樣,是被制約而產生的孔懼,別害怕,那些恐懼並不是真的。
參考資料


工作區域 4@0.75x.png工作區域 6@0.75x.png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