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及照片皆已獲得當事人同意後刊登。
「許醫師!謝謝你喔!」
宋阿姨俏皮的在診間門口舉舉手,展示她重獲新生的靈活肩膀,與她兩週前初次到診間愁眉苦臉的樣子,真是天壤之別。當時請她把雙手上舉,她的手臂已無法平貼耳朵,手背亦無法觸碰到對側肩胛骨。對照她的年齡、類別與職業及超音波檢查,確立診斷是很典型的「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 of shoulder joint),俗稱「五十肩」(好發在40-60歲得名)。病人會感到肩部活動困難,造成日常生活如:梳頭、拉拉鍊、開車等活動受限,急性期的夜間疼痛更是讓患者無法入睡,苦不堪言。
「五十肩」雖然沒有嚴重到要立刻住院,但影響日常生活甚鉅。特別是此疾好發在40~60歲之間,通常都是家庭重要的經濟支柱,現代人晚婚也晚生育,50歲時雙親已年邁退休,但小孩可能還沒上大學,可說是真正的「上有高堂,下有妻小」,雪上加霜的是就算明知要到醫院做復健,但每周二到三次,每次加交通往返至少要兩小時,如果按時去復健,工作不見怎麼辦?
於是,病人只好咬牙忍耐。白天叫女兒進來幫忙扣內衣、夜間小心別睡太熟壓到肩膀。忍著忍著一年過去了,總算不痛了,但怎麼連拿相機拍照手都一直抖,接著手腕、手臂常常拉傷,連帶著肩膀與背部都痛了起來,似乎得了一個五十肩,整隻手都「壞了了」,原來是太久無法施力,肌肉都萎縮了。
五十肩其實不用忍,在門診即可施行的「肩關節囊擴張術療程」能讓肩膀快速回到工作狀態。一般而言,在第一次療程後,疼痛可以改善七至八成,角度可以增加10~15度。常常病人隔週返診接受第二次治療時,會笑容滿面的說著晚上不會再痛醒,能夠安心一覺到天亮的感覺有多好,家屬則在一旁拿病人之前脾氣暴躁鬧得家裡雞犬不寧的事跡輕鬆說笑,像是兩人曾經一起牽著手爬過的艱辛天堂路。
打完最後一次療程,聽完衛教師講解完居家復健的注意事項,宋阿姨笑咪咪的探頭到診間向我說聲再見。「宋阿姨,回家還是要乖乖做復健喔!」肩關節囊擴張術優點是快速改善疾病症狀,缺點則是病人覺得不痛了就懶得執行居家運動,或是隨便拿個毛巾拉一拉,常常一不小心,又讓大病初癒的上肢肌肉拉傷,造成額外的傷害。
「好!好!好!我很乖的!」宋阿姨臉帶羞怯,眉開眼笑的做了一個環抱的動作:「今天晚上總算可以抱著老公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