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

40歲高齡產婦,五十肩與新生兒一起報到

診間門打開,一個六個多月的肉嘟嘟小女娃,穿著一身粉紅色的繡花小外套搭配同色系小裙,揮舞著粉粉嫩嫩的小拳頭加上用力踢直的小胖腿,整個人精神奕奕、眉開眼笑的看著我。

小女娃興奮得彎彎的眼睛配上彎彎的笑容,一眼就看到那還只有兩顆的小門牙,加上她清澈又透亮的瞳孔、小巧精緻的臉蛋兒,看起來就像是人世間美好的總和;突然間,她輕脆的笑聲隨著手舞足蹈響起,讓診療椅化身成輕巧繽紛音樂旋轉木馬,令人也忍不住跟著微笑起來。

「許醫師,我終於可以來看你了。」肩友抱著小女娃走進來,還沒坐下就開口說了這句話。

千求萬求,只為求一個媽媽的身份

這位事業有成的肩友,學歷、事業、愛情都得意,唯獨孩子遲遲不肯來報到。

她從原本新婚前幾年的「順其自然」到去不孕門診「積極做人」,與所有不孕求子的女性一樣,這段路走得又艱難又辛酸;過程中,最痛的不是肚子上滿滿的排卵針針孔及瘀血,而是每個月從期望到失望的崩潰感,像是把心裡撕出一道創口,好不容易癒合了又再度撕開,反反覆覆,不知道何時會是盡頭?

終於,在十年後41歲時,她抱著自己愛遲到的孩子,在產檯上邊哭邊笑的輕聲問道:「妳是去做了全身角質才願意隆重登場嗎?」抱著自己心頭肉,忐忑九個月的心,終於踏實了。

為了孩子,五十肩再痛四個月也可以忍

偉大的母愛能夠戰勝睡眠不足及腰酸背痛,任何為孩子的付出都甘之如飴,但是,這越來越痛的肩膀,讓自己抱著寶寶沒多久就必需換手,特別是新生兒親餵常常一餵就是四十分鐘起跳,無法動彈的肩膀,躺著也痛、坐著也痛。

新生兒每二到三小時就要餵一次,又不能總是只餵對側,肩膀痛到連自己的媽媽都要求她放棄親餵,強迫她擠出來改由他人瓶餵,但,即便如此,肩膀的疼痛並沒有緩解,甚至影響本來就常被中斷的夜間睡眠

當她半夜又被五十肩痛醒時,在網路上查看了許多資料,原本幾個月前就已經下定決心要來治療,然而,對醫療態度比較保守的婆家,希望肩友在親餵期間不要使用任何藥物或針劑,深怕在傷害到這得來不易的寶寶;深思熟慮後,協調親餵六個月,等銜接成配方奶及副食品後,再過來治療自己的肩膀。

這幾個月的等待的過程間,為了「給寶寶最好的」這個信念,她認真的透過我在網路上的衛教文章以及運動指導,一點一滴的在家執行「全關節角度的伸展運動」,讓肩關節囊沾黏的部份不再持續進展,也讓周邊緊繃肌肉獲得緩解;因緣際會下,她也輾轉從朋友的朋友那裡,拿到了我們提供給肩友的「專用伸展帶」和全套伸展運動教學。

除了咬著牙認真的伸展,不敢使用任何止痛藥物、針劑、貼布,甚至連新冠疫苗都沒有施打,所幸,老公是「神隊友」,每晚會抱走女兒讓她放鬆的泡泡熱水澡、夜間痛醒時老公也會提供手臂按摩服務、陪著她一起伸展,夫妻同心的一起走過這段等寶寶長大的過程。

四十歲,多重角色的交疊

五十肩之所以叫「五十肩」指的就是好發在五十歲上下,人口學顯示多為年齡範圍在40至60歲之間的女性。

過往40歲以上的女性,通常已經沒有生育的問題,因此,在五十肩治療上,鮮少特別為「孕產婦」、「哺餵母乳」這類特殊族群做治療上的調整,然而,據內政部統計,「首次生產婦女之平均年齡」從民國64年22.9歲至110年31.23歲,現代女性晚生了近十歲才生第一胎,而超過40歲才生的明星更是時有所聞,讓原本在過往不會有交集的兩種身體狀況,於這個時空開始重疊。

傳統上,復健科與婦產科的交集大概是「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骨盆運動、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用來改善產後漏尿的肌力訓練方式),但在人口結構改變的未來,復健科面對高齡產婦日益增加的時代,在疾病治療上尚需考量孕產婦在生、心、靈及社會的特殊性,為其設計對應的治療與復健時程,可說是我於復健科執業生涯的一大挑戰!

醫學日益進步,復健科提高生活品質

坐在我面前的肩友雖然神情雖然顯得疲累,但能看出眼底的「有女萬事足」的母親光彩,閃閃動人;真難想像這幾個月她是怎麼忍耐撐過來的,居然能夠一直忍到寶寶配方奶加副食品都順利轉換了,才終於來到我的診間準備治療。

聽著她淡淡描述這一切經過,讓人只能感嘆母愛的偉大。

好在,她的五十肩在這幾個月有認真伸展,狀況維持在輕度五十肩-雖然自我伸展讓五十肩疼痛略有改善,但活動角度只能舉到腰,連扣內衣都還需要老公幫忙。

不用擔心!只要再經過一個月治療,等她的寶寶會開始爬爬到處探索世界的時候,她的五十肩也就治療完畢,不用再忍痛、不用再擔心半夜無法入睡、更不用擔心抓住好奇寶寶時會有突如其來的肩痛,擋住她為人母的全心全意了!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