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肩膀痛不是五十肩,X光也沒有問題?原來是「筋膜」變形了!?

肩膀痛不是五十肩,X光也沒有問題?原來是「筋膜」變形了!?

在現代醫療,五十肩說真的,比起「肌筋膜症候群」來說很好治療。

輕微的五十肩甚至不需要「肩關節囊擴張術」,趁早在家自行拉肩運動(許嘉麟醫師youtube:五十肩自救),持之以恆也有不錯的效果;即使是「頑固型五十肩」,也都可以透過超音波導引的擴張術,獲得很好的效果,而且治療後幾乎不會再復發。

但是「肌筋膜症候群」不是這樣,這個疾病需要徹底的改變生活型態,如:「保持每天30至60分鐘的活動」、「多喝水、「吃得健康」、「不要吸菸」、「不要久坐」,才有機會真正治療,但,真的好難!

治療打針吃藥很簡單,但改變生活型態非常困難,特別是現代人上班族久坐造成的背痛、肩痛,除了平常多調整姿勢(辦公室伸展運動法)盡量避免外,當疼痛發生時,除了考慮肌肉、骨頭問題,也許是「筋膜」在作怪!

軟組織不只肌腱、韌帶、關節囊,還有「筋膜」!

今天跟大家介紹一本專門解說「筋膜」概念的新書:

筋膜修復對症手療書:圖解六大筋膜變形模式

「筋膜」是一層網狀的薄膜覆蓋在軟組織上,看起來很像是下圖橘子上的白絲,過去醫學在解剖時,以為它只是一層固定肌肉的束帶,類似於冷凍肉外層的包裝,不是重點所在;但近年來發現,筋膜不只是固定,還有許多感覺受器,接受動作、位置、張力、疼痛、壓力等,而當其變形時,便會造成疼痛。

同時,因為它也是軟組織,X光並無法顯示,便會形成許多患者怎麼用影像學檢查都查不出所以然來的結果。

如果各位也好奇,想看看筋膜長什麼樣子,這本書中還有一個QR CODE,聯結了一個筋膜本人的影片檔,內容非常精緻、詳細,看完後真的會感嘆造物主的巧手,竟能做出如此精細的結構。

疼痛X光看不出來,原來是筋膜變形了!

本書除了講解筋膜,它還言簡意賅說明了筋膜理論的病理機轉-筋膜變形模式(Fascial Distortion Model, FDM)。

作者認為,疼痛若是源自於筋膜,則有六種筋膜變形型態:

  1. 誘發帶(Triggerband, TB):變形的帶狀組織
  2. 突出誘發點(Herniated Triggerpoint, HTP):組織穿過筋膜層突出的的異常現象
  3. 連續區變形(Continuum Distortion, CD):韌帶、肌腱或其他結締組織與骨骼間過渡區發生變異
  4. 摺疊變形(Folding Distortion, FD):發生在筋膜面的立體變異
  5. 柱狀變形(Cylinder Distortion, CyD):堆疊的圓柱筋膜圈
  6. 構造固著(Tectonic Fixation, TF):筋膜表面滑動能力改變

書中也有簡易的徒手治療方式說明,讓讀者能對自己的身體有多一點了解。

肩痛、五十肩怎麼辦?醫療原則必需循序漸進

務必先確診

人體本來就有自癒能力,透過筋膜手療,也能解決部份因筋膜引起的病痛,然而,書中亦提到曾有作者自身「以為筋膜變形,其實斷了骨頭」(p.149)的經驗,還好當天在場的(包括骨折那位)都是FDA的治療師,他們很快的判斷出是骨頭問題,而非筋膜,馬上固定腳踝、開刀,上了九個螺絲。

在台灣的醫療可近性非常高、健保又給付了9成,若有身體不適,請務必先至專科醫師處確診,才能對症下藥。

保持身體健康的順序:保養、非侵入性到侵入性治療

本書中亦提到,可以透過「按摩」做為保持身體健康與筋膜,透過按摩「促進組織流動性」,針對筋膜變形處再以FDM治療,循序漸進促進身體健康。

醫療的次序原則,不只是用在筋膜健康上,五十肩的治療也是有順序

通常是確診之後,若是疼痛還不太影響日常,發病在一個月內都可試看看居家伸展或是物理治療;但是當睡眠發生障礙(每週有兩次的睡眠中斷)或是復健運動三個月無明顯效果,則可以考慮以擴張術做為二線治療,倘若拖了太久,肩關節囊已經硬化,則可以用開刀處理。

先傾聽,再治療

最後,這本書提到了「先傾聽,再診療」,很令人感動:

傾聽病患對疼痛的描述、觀察他的肢體語言

無論是中醫的「望聞問切」或是西醫的「視聽叩觸」,都是以病人為核心,以病人主訴為基礎再抽絲剝繭的找出所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在輝馥診所裡,每位肩部疼痛的肩友,初診要花上半至一小時,透過客觀的儀器及精細的評估,確確實實的找出病人的問題,因為如書中所言「病患直覺的知道究竟是什麼在困擾他們」,而身為醫者,傾聽病人說的話、傾聽病人身體的表現,便能為患者找出最好的治療,幫助患者重獲健康。

在〈肩膀痛不是五十肩,X光也沒有問題?原來是「筋膜」變形了!?〉中有 3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 輝馥診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