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認識五十肩,一秒變達人!
很多人都有肩膀疼痛的經驗,往往只要一肩痛,身邊都會直覺的喊出「五十肩」,但五十肩到底是什麼?簡單看完下面五點判斷方式,秒變五十肩達人!
1.判斷年齡40歲了沒?
五十歲好發是在五十歲上下,四十歲以下的五十肩很少見,原因是五十肩是一種「自我修補」比不上「耗損」的疾病。在40歲以下,睡個覺什麼病都好了的情況下,五十肩的關節沾黏問題,通常也會被自癒力治好。
而40歲以下的五十肩,多半是跟內科疾病(糖尿病、心臟病、貧血)、免疫疾病或是其他疾病造成的開刀或少動有關(車禍、骨折、乳癌開刀)。
換句話說,頭好壯壯沒什麼其他問題二三十歲人輕人喊肩痛,是五十肩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2.出現時間快還是慢?
前面提到,五十肩是個「修太慢」的疾病,身體只是太慢,並不是沒有在修,所以此疾的特色是「慢慢發生」,可能在兩三個月前就已經有角度喪失的問題,只是還沒有影響睡眠及未產生疼痛,所以沒有特別留意。
也就是說,說自己「一覺起來」、「大掃除完」、「大搬家後」得到五十肩的,通常都不是喔!
延伸閱讀:
3.確認角度卡卡的嗎?
五十肩的本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當關節囊攣縮,就會像是市場裡被真空包的肉,緊緊的固定在位置上,動彈不得。
最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請對方做下面三個動作:
三個動作中,只要有「一個」卡卡的、沒這麼順,若再加上大於40歲,才要考慮五十肩的可能。
4.夜間疼痛難睡嗎?
五十肩最具特色的,就是「夜間疼痛」,因為五十肩是「關節」問題,不是「軟組織」問題。
關節與肌肉問題最大差異,就是「休息會好」?
關節的代謝是來自於活動時的擠壓,所以越休息會越痛;肌肉則是需要停止拉扯,需要休息讓組織修補因此,說是在「某個活動」後疼痛的、休息兩天就好了的,往往是肌肉拉傷的問題,不是五十肩喔!
延伸閱讀:
5.其他不是五十肩的肩痛
找出五十肩很簡單,對醫師來說,困難的是「不是五十肩,那是什麼?」
以下是常見的四種肩部問題,對應著不同的判斷標準,若是再有親友說自己是五十肩,但年齡、角度、夜間疼痛都沒有問題,也可能是其他三種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