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三級警戒已經超過一個月,無論是大人小孩,關在小小的房子裡,早就憋壞了!幸好台灣人民素質高,配合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指令,讓確診人數逐漸下降;也讓我們盼到了「可以爬爬山」的小確幸!
許多肩友勤儉,常常是「一雙鞋走天下」,怎麼走著走著,反而身體問題一直來?那是因為,鞋子不能一雙鞋長期穿啦!必需依照功能、目的換穿喔!
鞋子很好穿,只想穿這雙!
長期穿同一雙鞋,首先就會出現這兩個問題:
1.鞋子變型失去支持度
首當其衝就是鞋子耗損的問題,包括變型、縮水、擴大等,特別是「鞋底」被磨損,則請記得務必更換。當兩腳高度不同時,走路就容易歪斜,造成身體中線偏移。
之前遇過一位五十肩肩友,來做肩關節囊擴張術治療五十肩,順便請我看看他的臀部痛,原來就是習物愛物的個性,平常都是撿兒子淘汰換下的籃球鞋,「看起來好好的啊!」二手的鞋子雖然表面都很完整,但青少年打球磨損超快,鞋底早就不平、不對稱,造成走路時常會偏斜,引起臀部肌肉不適啦!
2.細菌滋生產生足部疾患
台灣的氣候平均濕度是80%,長期穿著同一雙鞋,會讓鞋子的濕氣累積,引起黴菌滋生,造成足部疾病。
不想另外花錢,買矯正鞋墊有用嗎?
許多賣場都有賣「鞋墊」,各種型態、樣式,甚至號稱有神奇的功效,一般來說,比較常被討論的鞋墊使用有兩個:
1.扁平足
扁平足是因為「低足弓」造成足內旋,foot pronation,或者稱為足外翻(foot eversion)。至於需不需要買矯正鞋,答案是「影響到生活才需要」;許多頂尖運動員如林書豪也是扁平足(成年人約15-30%),並不一定會造成活動或是行走的問題,除非是僵硬性扁平足(活動亦無足弓產生)才需要考慮購買醫療用的矯正鞋。
臨床上,比起扁平足,反而是臀部、大腿肌力不足,更是門診容易痠痛的主因。
2.姆指外翻
姆指外翻則與鞋子有相當大的關聯性,好發在年輕穿高跟鞋上班的女生,若是再長期久站(櫃姐),則發生機率高;誘發的原因是高跟鞋構造造成足底壓力過大,再加上鞋頭太小,鞋面長期把腳趾往內擠。
若是先天有扁平足(重心往大腳趾)再加上穿長時間穿高根鞋,則是「姆指外翻」的加重因子。而嚴重的姆指外翻只有開刀一途,任何矯正墊都無效。
各位愛美的女性,腿短一點沒有關係,能夠大步行走才是硬道理。
足部健康對身體的影響
足部健康對步態十分重要,足部的運動傷害,會造成足底筋膜炎、脛後肌肌腱炎,甚至會向上延伸影響膝蓋,產生例如鵝掌肌肌腱炎或者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然而,有另一派學者認為「裸足」反而能增加足部健康。
人體軟組職由肌肉、肌腱、韌帶所組成,而這些構造會因為反覆刺激而變得強壯,當保護過度,反而讓軟組織失去功能。意指,當支持力、保護力、減壓力都做到位的跑鞋,會使足部無法支持跑步時地面帶來的衝擊,則讓組織無法增強功能,反而容易造成上述的傷害。
如何正確穿鞋、挑鞋
至於如何選擇鞋子,肩友們可以由目的、腳長、腳寬以及足弓類型做挑選標準:
1.目的
不同鞋子對應不同功能,運動、上班、美觀..無法混用,像是籃球鞋會特別保護腳踝,在活動上會較不靈活,增加肌肉負擔;反之,路跑鞋則強調輕盈,在彈跳多的活動,則容易扭傷腳。
2.腳長
現在許多人都是網路買鞋,建議在晚上、下班時量腳長,因為腳會因為使用後較為水腫,有時可能會差到半號、一號,特別是懷孕時血循較差,水腫會更加明顯。若於一早量腳長,則可能到下午腳就被擠到長水泡了,記得多看人家的試穿報告。
若是現場買鞋,以腳頂到底,插入一指為原則。
3.腳寬
亞洲人寬楦頭及扁平足多,歐美名星穿的尖頭鞋,常會讓亞洲人感到不適。鞋子可以挑特別註明「寬楦頭」的,走起路來不會磨到大腳趾為原則。
4.足弓
鞋墊常被討論的是高低足弓造成的內外旋問題,如果沒有明顯、確定是由足部問題引起,不太需要特別在意。
健康最重要,買雙好鞋你值得
鞋子的功能需兼具保護與美觀,所以不可能完全配合腳掌,多雙鞋子輪流穿可以避免腳部的局部受壓與反覆摩擦。進一步來講,也比較符合現在人多樣的生活型態:爬山穿登山鞋、上班穿皮鞋、跑步穿運動鞋、打籃球穿籃球鞋以及情侶約會穿情侶鞋。
最重要的是,當承載著一整天的夢想與目標之後,別忘了偶爾在家中安全的地板上聽聽音樂赤足走走,讓辛苦一天的足部有放鬆的機會,給自己保有一點「赤子之心」的「赤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