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醫師,五十肩是不是要吃這個?」有時會有五十肩友拿著親友從國外買來的整罐綜合B群,或是特效貼布,感覺好像吃藥跟貼藥布,就能治好五十肩。
五十肩是沾黏,B群、藥布都無法分開沾黏
最常見的就是「合利它命」(維生素B1、B6 、B12、泛酸及維生素E缺乏症補充劑)啦!B群常常被用來提神,讓神經穩定,服用後會覺得比較有精神,但是並沒有辦法讓沾黏的肩關節囊分開,所以並無法「治療」五十肩,但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舒緩,所以許多親友都會推薦吃B群。
同樣原理,許多肩友會貼「酸痛藥布」,無論是中藥或是西藥,主要是以「止痛」為主要成份。痠痛貼布常見主成分為消炎及止痛相關藥物(Indomethacin、Flurbiprofen、Diclofenac、冬綠油),或是中藥款的另外含有薄荷、薑、辣椒膏等影響體感的藥物,一樣都無法治療五十肩。
因為五十肩的主因是纖維化,這些藥物並不具有「溶解組織」的功效,而只是症狀緩解,所以功能上都只是治標,而無法治本。
五十肩的原因,是「關節囊」發炎造成沾黏
五十肩約每一百人會有2至5人受此疾困擾。台灣俗稱「五十肩」的「五十」是因為好發於五十歲上下而得名,又名肩周炎、凍結肩、冰凍肩(Frozen Shoulder),本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病因就寫在它的正式名稱上:肩部關節囊發炎造成沾黏所致。
關節內的發炎,下圖可見到紅紅的那張,就是內視鏡下看到的關節囊內,發炎組織會不斷產生纖微母細胞企圖修補,不小心補太多,就變成整個關節囊都黏在一起了。
五十肩去沾黏治療:拉開、撐開、割開
發炎週期跟感冒一樣,身體有自己的運作週期,所以在「早期」讓關節活動,別讓關節囊被纖維母細胞黏成一團,是五十肩治療非常重要的關鍵,類似於膠水沒乾要趕快撕下來,比整個黏住硬掉要用刮刀處理來得好。一般來說,處理沾黏的方法不外乎這三種狀態:
拉開:居家、到院伸展及關節鬆動術
輕微五十肩依程度,可以在早期透過正確的居家伸展(全關節角度伸展)讓五十肩改善,或是至院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協助手法治療,或是由醫師做麻醉下關節鬆動術(麻醉後於開刀房由醫師幫你拉),都能藉由外力拉開沾黏。
但若是已經是每週影響睡眠三次、復健超過一個月無明顯改善者,則可能是沾黏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一動就痛,根本不可能再做運動時,這時不該再忍痛,而是應該透過侵入性治療,先由醫療方式去除大部份沾黏,再回歸居家伸展及肌力訓練的部份。
撐開:肩關節囊擴張術
「肩關節囊擴張術」是門診術式,不是PRP,是以超音波精確導引的將大量的擴張液注入沾黏的關節腔中,以水的張力及體積將沾黏的關節腔擴張,藉以改善沾黏所造成的症狀。優點是在門診就可以完成,由醫師以注射方式透過超音波,直接把擴張沾黏的部份。
擴張液會留存在關節囊中,保持關節內的張力,優點是不需進開刀房,在門診就可以完成,但為了有比較好的療效讓關節囊塑型,需進行五次(每週進行一次,一個月可以完成),介於長達三個月至半年每週要去復健好幾次,以及需住院開刀之間的醫療選擇。
割開:內視鏡
內視鏡則是直接進去把沾黏的組織剪開、割開,屬於地毯式清理,術後還是要認真的做伸展,才不會又黏回去。
曾經遇過一位糖尿病第二型的肩友,不到三十歲,但五十肩已經兩、三年病史,先做了一年多的自費復健還是無法梳頭,才輾轉到我的門診,看看能不能用擴張處處理,但她的關節囊已經整個硬化沾黏得非常厚,液體張力也撐不開了,便幫她轉診至北醫李建和主任,用開刀的方式將沾黏去除,情況才得以改善。
五十肩迷思多,趁早就醫處理好得快
五十肩因為點播率高,民眾常把「手痛」、「肩痛」、「手舉不起來」就誤認為是五十肩,但常常是夾擠症候群、肌肉拉傷、肌腱破洞等其它問題,甚至根本不是肩關節造成的症狀,而是頸神經根壓迫等其它問題,錯當五十肩治療,或是根本只是治標不治本,當然一直好不了。
當肩部不適時,盡快就醫確診,然後才能正確治療,讓病好得快一些,也才不會拖成大病了!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
在〈五十肩治療,吃哪款B群、貼哪塊藥布有用?醫:都沒用〉中有 1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