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 健康

睡起來還是累,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中醫有「補氣」的觀念,在西醫則是「修補疲勞」為主,都是在處理身體說不出來的疲憊感,那種「累累的」、「沒有精神」、「懶懶的」感覺。

先區分疲勞情況是那一種

1.生理性疲勞

通常一天內可以恢復,透過運動、休息或是好好吃一頓,就可以再元氣滿滿。

2.急性疲勞

六個月內,睡覺、運動或是飲食,都改善不了。

3.慢性疲勞

超過六個月,一直都好累,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

「慢性疲勞症候群」診斷標準

要到產生症候群,在醫學上還是有一定的診斷標準,要符合主要標準,及至少四項的次要標準,才能確診。

1.主要標準

  • 超過六個月持續、無明顯原因的疲勞感。
  • 造成日常生活(工作、職業、課業、人際等)影響
  • 排除生理疾病或是運動或是勞動引起的。
  • 休息亦無法改善。

2.次要標準

因為疲勞造成的:

  • 肌肉酸痛
  • 非發炎性之多發關節痛
  • 頭痛
  • 睡不飽
  • 活動及運動後的不適超過24小時
  • 短期記憶力或是專注力缺乏
  • 喉嚨痛
  • 頸部腋下淋巴結腫痛
  • 肌肉酸痛
  • 非發炎性之多發關節痛

造成的原因很多元

目前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原因不明,普遍認為是多重原因引起的,像是感染、免疫問題、神經系統問題、精神狀態、過敏,這些身體疾病讓身體連睡覺都在打仗,一直無法充份修補完成。

其中有一群「慢性疲勞症候群」則是有「肌肉關節」的表現,但沒有相關徵象,但總是會覺得這裡酸、那裡怪,這跟五十肩找得出原因的睡眠壓痛不一樣,此外,也會更容易比一般人在運動後有認知功能的障礙。

避免「慢性疲勞症候群」,超過兩週疲勞應就診

要診斷成慢性疲勞症候群,首要條件是至少要症狀超過6個月,一般疲勞如果只有幾周,那也許是這陣子太忙、太累、鄰居半夜吵架之類的其它因素,應該是處理生活中的情境,但若是超過兩週,應該至醫院找看看可能的生理因素,避免演變成疾病狀態喔!

工作區域 4@0.75x.png工作區域 6@0.75x.png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