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 飲食, 全身

四十歲後,還是要帥得像梁朝偉!

最近網路瘋傳這首改編歌曲,歌聲動人富情感,歌詞尤其拍案叫絕,觸動很多人的心弦。

五十肩病人,年齡多半是在四十至六十歲之間,剛由青年邁向中壯年,歌詞內容簡直像萬箭穿心一般,字字血淚啊!

若是您也在40至60歲之間,不妨聽看看,一定很有感觸!

從帥到像梁朝偉,到胖到被問「你是誰」:改變的是肌肉量

肌肉40歲以後,每年掉8%

還記得青少年,衣服拿S還嫌大件,二十幾歲時,稍稍覺得胖了,只要少吃兩餐,馬上就回到S曲線,現在則是望著衣櫃裡捨不得丟的衣服,想像自己還有一天能穿回去。

與其花時間感嘆「天真歲月人真瘦」,不如找出原因,重返榮耀!

肩膀的保固期只有40年,肌肉也是。當四十歲左右,肌肉的力量會隨著年齡每年減少8%,直到剩原有的50%,這也是為何年紀漸長又沒有運動,會慢慢虎背、熊腰,其實都是肌力在減少的原因。

只要是人類,都是7700大卡變成一公斤脂肪,中年後,肌力下降及生活型態改變,只要每天訂一杯蜂蜜檸檬,就是每天多200大卡,一個月後就多一公斤,年輕時,肌肉還很多,基礎代謝高,這200大卡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到了中壯年,代謝下降,才讓蜂蜜檸檬就這樣硬生生的留在腰間。

「肌肉」可說是身體自帶的塑身衣,肌肉組成較高的身體,能夠消耗較多的熱量,讓身體顯得輕盈、纖細,活動上靈活不顯老態,「肌力訓練」可是藝人、網紅們的不老秘方,看潤發、德華花甲之年,還是帥得讓人仰慕。

跑斷腿、累成狗,還是團結成一塊:肌力訓練效果快

中壯年運動,首重訓練肌力

體態=生活型態,而中壯年族群的多半是坐在辦公室裡,本來就鮮少活動,再加上肌肉力量逐年減退,基礎代謝(躺著就會瘦的魔法)也隨之下降,而少活動的中壯年,無論在時間與關節適應上,都難以承受像年輕人那樣一整天都在運動,自然要找C/P值高的運動方式。

有時肩友會說,「我都有去走路啊!」很抱歉,其實運動消耗的熱量,並沒有想像得多。

國民健康署幫各位列了表,若以70公斤連續一個小時跑超快(16公里/小時,全馬三小時跑完的概念)(基本上辦不到)也才600大卡,而一般休閒的狀態的慢跑一小時(8公里/小時)才不到300大卡。

跑步都消耗不了多少,更不用說走一個小時,大概是走完好渴,來一杯「古早味紅茶,半糖,去冰」的熱量。

這也是許多中壯年無法持續運動的主因-要花很多時間,但是效果沒有這麼理想,然後膝蓋好像開始有點痛。

若不是運動員考量,只是維持體態,建議中壯年運動上以「肌力訓練」為優先,先將肌力訓練起來,讓身體躺著也會瘦的基礎代謝魔法重新啟動,而立即性的體態輕盈感受,還能夠保護關節,對中壯年這個家庭事業兩頭燒,身體又逐漸走下坡的時期,效果最好。

餓壞了胃,一餐就吃回:計算熱量吃到飽、提高代謝就不會

增肌減脂最高原則:要吃飽

只要是人類,就必需要靠飲食維持生命,前面一直說的「基礎代謝」就是呼吸、心跳等所耗的能量,換句話說,攝取低於基礎代謝,嚴重會影響生命,得不償失,因此,在飲食控制上,千萬不可以低於「基礎代謝」,而應該是訓練肌力「增加」肌礎代謝,讓身體回到年輕人的體態,回到那個每天吃雞排、喝珍奶還會瘦的狀態。

另一方面,身體為了生存,吃不飽或是固定吃某一種食物的飲食控制,根本無法持久,身體會一直通知大腦去吃甜的、高熱量的、好吃的,不小心多吃了一塊蛋糕,真的是一頓就吃回,別忘了,運動消耗的熱量可沒想像得這麼多喔!

飲食方面,聰明有意識的挑食物吃,其實並不需要餐餐吃地瓜或是各種名目的減肥餐,計算熱量,祧自己喜歡的食物吃,簡單又方便

若是剛開始,不太知道怎麼抓熱量,其實可以去便利商店拿餐盒做練習,抓個大概,很快就會知道「排骨便當800」、「大杯珍奶500」,在飲食方面略做留意即可,減重也可以輕鬆自在,真的不需要買特別貴的減肥藥!

中年考量時間成本與關節退化,控制體型的原則有兩個,一是「在熱量內吃飽」,只要每餐都吃得開心又飽,身體就不會亂吃,便能有效的控制體重,二是「肌力訓練提高代謝」,增加熱量的消耗,這兩個原則像是一左一右的門神,只要能夠掌握的好,歲月只會增加智慧,不會增加腰圍喔!

最後,我覺得該哭的不是薛之謙,應該是躺著也中槍的梁朝偉吧!

工作區域 4@0.75x.png工作區域 6@0.75x.png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