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非常多的關節,每個關節都有機會發炎,最常見的就是退化性膝關節炎跟五十肩了。
無論是退化性膝關節炎也好,或是五十肩也好,只要是關節炎,不論發生是在脖子或是肩或是腳指頭,大概都會有以下的主訴:
「睡醒很僵硬!」
「坐久了就想動一動!」
「沒有那裡痛,就整個怪怪的!」
如果上面很熟悉,大概是關節炎的可能性就很高啦!這些都是關節炎典型的主訴,而會產生這樣的主訴,當然跟關節自己本身的特性有關:
一、廢物代謝靠關節囊,而不是血管
關節是骨與骨相連的地方,關節囊將兩個骨頭包起來,中間會產生潤滑液,一方面增加關節之間的活動流暢,另一方面則是用來提供營養,以及代謝廢物,跟肌肉、內臟說的「氣血不通」不是同一件事,因為關節裡沒有血管,並不是靠「血液」做物質交換。
這樣一來,變得很麻煩,因為在肌肉等軟組織的問題,血管此路不通,就會另外長出路肩(血管增生)讓紅血球載貨運輸,但是關節囊一發炎,像是五十肩這樣的疾病,原本負責交換的關節囊罷工,整個關節只能像孤島一樣等待道路慢慢修好(復健、開刀),或是直升機投放補給(擴張術)才能加速搶通,若是擺著不處理,至少都是半年、一年起跳,甚至是五年、十年都還沒好的,大有人在。
二、活動太少,連養份都進不來
關節代謝靠的是關節囊,而關節囊得靠自己多活動,才能擠壓後產生關節液,幫助關節內的營養與代謝。
這個構造真的很神奇,常有肩友以為,肩膀在痛,所以不要動,但沒想到越不動、越痛,其實身體是充滿自我修補的能力,可惜現代人,不常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在關節的部份,只要是有過五十肩的肩友一定很能理解,半夜五十肩會把自己叫醒,非得起來動一動,才會舒服一點,只不過有時叫醒太多次,反倒是睡不著,甚至是不敢睡了。
而關節炎把自己叫醒,正是需要肩友動一動,好讓關節炎的廢物別堆在關節裡頭,快點動一動,讓養份進來,廢物帶出去啊!
三、急性發炎先止痛,不痛再來動
肩友先別急著拿毛巾咬著忍痛做運動!
我們生在當代真的很幸福,以前道路坍方,只能靠人工一籃一籃接龍運出土石,但現在,可以透過怪手開路、大貨車運沙石,效率好的像是關西機場,雖然9月4日燕子颱風肆虐,但不過兩週就把連外道路清空,9月21日幾乎已經恢復正常,也都是拜科技進步所賜,五十肩也是這樣。
以前的得五十肩阿公沒得選,只能咬著毛巾含著眼淚把手硬舉高,現在則先服用只痛藥,甚至可以透過擴張術,讓沾黏的部份先去除個七八成,疼痛及不適大大降低之後,再來和緩的做伸展,科技進步,人類雖然仍無法控制所有疾病,但至少可以讓自己的生活舒服一些。
關節炎痛起來怪怪的、酸酸的,這種不舒服說不上要人命,但真的惹人煩,健健康康才談得上美好人生,肩友們可別讓自己的五十肩,拖超過三個月,變成慢性疼痛,可就棘手多啦!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