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醫師,謝謝你!」
這位肩友今天是最後一次擴張術,換好衣服要離開之前,特地又到診間,向我道謝,因為我們都知道,療程結束,我們就是最後一次見面了。
這位肩友非常特別,她是非常資深的肩友,從發病到來治療,過了三年多,雖然早知道自己的五十肩可以透過擴張術治療,身邊也有許多朋友從我這邊畢業,但她就是不肯來,嘴上說的是沒空、自費好貴、好遠,但經過幾次治療後,她才娓娓道來,她曾經希望自己的五十肩,永遠不要好。
年輕時的她,是個典型的家庭主婦,生活的軸心就是老公、小孩、公婆。繞著繞著,繞到了中年,小孩離家、公婆離世,家裡只剩自己跟剛退休的老公,突然之間,家裡空了,事情少了,她看著自己,居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好似自己的價值,除了他姓的那些人,已經沒了自己,每次待在家裡,總是覺得很易怒。
後來,她得了五十肩,每週三次的復健,讓她生活又找回了重心,好像自己在為自己努力,每天都準時報到,認真的做復健,五十肩的情況逐漸有了起色,只是當手可以舉到前面,醫師就跟她說不用再來了,但她還是常常感到酸痛,因此,便從五十肩的復健,變成上背痛、又變成腰痛、接下來又是下背痛,來來回回,往往返返,轉眼就過了三年。
三年來,她的生活與朋友都變成復健科一起看診的病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聚在復健室,好像有了除了家庭以外的生活,大家相互打氣著,沒來的時候還會問上幾句。
有一天,她的先生在某個夜裡,心肌梗塞,走了。
她經過了準備老伴的喪禮等種種繁瑣習俗,有一天獨自坐在家中,突然想起,自己已經三個月都沒有去復健了,才頓時明白,原來自己需要的不是去復健,而是能夠與自己獨處的時間,一個不是誰太太、不是誰的媽媽、不是誰的媳婦的時間,是「自己」的時間。
原來,過去在家裡與跟家人的憤怒、比起待在家,更想去復健的行為,原來都是在氣自己找不到自己,理解後,她更氣自己,怎麼現在才發現?怎麼在摯愛的最後一段時光,給他的是這樣的家庭氣氛?
想通後,她決定要把肩膀的問題好好處理過,展開新的第二人生, 一段為自己而活的燦爛歲月。
於是她找到了我們,想把剩下的關節囊沾黏處理掉,我們也教會她如何在家訓練肌力,讓自己不再那麼容易受傷,帶著健康的肩膀,像是所有畢業生面對未知,那麼迷惘、但又那麼期待,那麼自信,自信自己將擁有的美好未來。
「恭喜妳!」
我笑容滿面的祝福著她,不只祝福她的肩膀康復,也祝福她終於跟自己和解,踏出步伐、開始整理自己,不再跟自己賭氣,重新找回生命的平靜。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