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 治療, 五十肩

密室逃脫!解開上鎖的肩膀

「肩關節整體評估門診」這麼多年,在我看來,五十肩診斷可不輸跟當下流行的「密室逃脫」!

兩者都需要先從故事中找到主軸,再從蛛絲馬跡中找到線索,抽絲撥繭,環環相扣,但解開的那一瞬間,腦內啡釋放的感覺,真的很讓人心情愉快,這邊偷偷傳授一些重點撇步,來跟柯南或是福爾摩斯一樣,解開肩部謎團吧!

33088243_s
33088243 – woman handing over an envelope to a detective at police station, 1950s film noir style.

首先,「年齡」是關鍵

是的是的!年齡是判斷五十肩最重要的事。

教科書明白寫著,五十肩好發在「四十至六十歲」之間,「四十歲以下,少見」,這個可能跟古早人類都只有四十幾歲的生命,所以上天設計的保固就到四十歲左右,超過四十,人體就停止自我保固修復,要靠醫療進步來補足。

因此,當肩友進到診間之前,我就會先瀏覽病歷,若是低於40歲,通常都跟活動、工作或運動方式有關,若是沒有其它誘因,五十肩的可能性就低很多。

36288455_s.jpg

再來,「活動度」藏線索

「活動度」是找出五十肩的一大重點,真正的五十肩,是怎樣都上不去的。

常有些肩友覺得自己是五十肩,但是在診間調整他的角度,發現只有某些角度會痛,過了就沒問題,那傾向是有「疼痛弧」的夾擠掙候群(延伸閱讀:肩痛除了「五十肩」,還有「夾擠症候群」),或是一些肌肉拉傷、肌腱斷裂,因為真正的五十肩,是被「黏住」,跟用三秒膠黏住手那樣,要用外力分開沾黏,才能夠活動。

因此,能夠由旁人推上去的(跟多痛無關),可以排除五十肩的可能性。

53608382_s.jpg

最後,「緩解方式」露天機

「緩解方式」可做為分辨骨頭問題(包括關節)或是肌肉等軟組織問題最大的差異點-肌肉休息會好,骨頭越睡越痛。

五十肩既是沾黏,逆向讓它「不沾黏」就是他的治療方式,肌肉受傷往往是因過度使用造成的腫脹,休息「消腫」就是治療方式。

因此,當睡覺不動時,肌肉會消腫,但是關節會更黏,反而形成典型的「睡眠壓痛」,這就是為何「休息不會好」成為五十肩或是肌肉等軟組織受傷的分辨重點了。

33050540_s.jpg

小心!小丑牌可能不只一張

恭喜各位已經能夠成功找出五十肩,順利破關了!

但請注意,肩部疾患可沒這麼單純的照理出牌,往往是A+B+C一起來,也就是說,可能在X光上照到有鈣化,又從超音波上看到肌腱水腫,偏偏肩關節囊也跟著發炎形成沾黏,可說是「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因此,肩友在推理時,別忽略了其它可能線索,非常有可能產生「進階版的肩部解謎」,此時請切莫驚慌!別忘了家裡附近的復健科或是骨科,會有專科醫師協助您喔

肩友經驗

專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