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都說「久病成良醫」,再加上接受「肩關節囊擴張術」療程的肩友,由衛教師一個一個仔細說明,肩友在五十肩上的知識,往往比一般人還要多。
這天「肩關節囊擴張術」候診區,兩位接受療程的肩友一位早到、一位晚到,剛好碰在一起便聊了起來,我在注射室裡隱隱約約聽到其中一位肩友很訝異的說:「他醫生,不知道自己五十肩喔?」手中的工作告一段落,便出去探個究竟。
兩位肩友坐在沙發上,其中一位肩友得意洋洋的說:「對啊,還是我告訴他,那是『五十肩』啦!」
原來是前兩天他參加喜酒,同桌的親友的丈夫是心臟內科的醫師,剛好聽到他在跟隔壁桌聊到自己正在做「肩關節囊擴張術」治療效果很好的事,心臟科醫生聽到少見的醫療內容,便攀談了起來,才發現自己原來手無法向後、夜間痛醒是早期五十肩的典型症狀,一直以為是打電腦打太多,造成的肌肉酸痛呢!
「您是怎麼跟他講的?」我有點緊張,好奇肩友做出鑑別診斷的方式是什麼?會不會講錯造成人家困擾?畢竟五十肩以外,還有旋轉肌炎、肌腱撕裂傷或是鈣化等種種其他造成肩痛及活動受限的疾病,也可能根本不是肩部問題,是頸部神經壓迫等等。
「我就拿你的線上檢測給他做啊!」肩友有點得意,拿出手機展示給我們看:「我把這個網頁存在手機桌面,一點進去就可以測!」
*肩部疼痛自我檢測
https://goo.gl/nEpqiG
這下我安心多了,這個自我檢測至少有學理與臨床經驗加持,最後的診斷還是需要實際檢查才能確定,但應該八九不離十。
肩友轉頭問我:「許醫師,你們醫生不是都有學嗎?」
這誤會可大了,醫療界裡隔科如隔山,光復健科範圍就包括腦神經復健、脊隨損傷復健、老人復健、小兒復健、心肺復健、骨科復健、運動醫學、癌症復健、電神經醫學、軟組織超音波學、義肢裝具學等,每次專科又有自己的分項,能專精一項已經是很厲害了,更何況是不同科別。
再者,西方醫學本質是自然科學,科學進展日新月異,每個領域都在發展自己的特色與新式治療,教科書根本來不及更新,像是「肩關節囊擴張術」雖然早就存在醫學文獻裡,但過去都是用「放射線」定位或是醫師手感,準確度與舒適度差距頗大,直到近年搭配「軟組織超音波」才能普及,除了增加準確度,也避免肩友接受放射線,治療效果甚至可免去開刀的可能,我們都蒙受了科技進長之福。
而這些知識,若是不在同一個領域,並不會專程研究它科新的論文,自然會有所忽略。
「醫生也是需要看醫生啊!」我笑著說:「大家都各自有專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