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就能「早治療」,造成五十肩的肩關節囊的沾黏問題,就不會拖到後來嚴重到要進開刀房才能處理,肩友也不用過著忍受疼痛的生活,至少,能夠自己洗背、自己扣內衣、梳頭這種再熟悉不過的日常生活,都可以自己處理。
請超過40歲的肩友們留意,如果出現以下三個症狀,請務必把「五十肩」這個選項也擺在可能的疾病當中,把握治療黃金期!
睡眠壓痛
「睡眠壓痛」是五十肩與其它肩部軟組織疾病最大的差異,原理是因為一般肌肉拉傷,是透過「血液」代謝,減少活動拉扯,多休息就可以緩解;但五十肩是「關節囊」的問題,而關節的代謝是透過「活動擠壓」,當不動的時候,關節代謝會下降,發炎物質無法排出關節,因而會更痛。
家裡如果有老寶貝,或許會發現阿公阿嬤會半夜起來看電視,他們不是不想睡,而是因為被五十肩叫醒,睡不回去了。
活動疼痛
關節囊發炎時,除了發炎本身的「紅腫熱痛」以外,慢性發炎會生成許多血管,概念上類似於蓋幾條便道,方便廢物疏通;然而,這些便道是用簡易的材料搭建,非常容易斷掉,因此,當肩友肩部活動增加拉扯造成血管破裂,則同時血管斷掉的痛,再加上血液流出腫脹的痛,兩者會同時發生,痛上加痛。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肩友無法做復健,以及去給人家「拉一拉」時,會痛到哭出來的原因了。
角度受限
關節囊的存在,本來是為了「靈活活動」,然而發炎的關節囊會像是超商的冷凍肉塊外的真空收縮膜,把整個關節包裹得緊緊的,讓關節動彈不得;這樣的特色,讓五十肩的角度受限,會有很典型的「別人抬也抬不起來」的特色,跟「很痛舉不起來」是不一樣的,透過理學檢查,一試便知。
順道一提,「肩關節囊擴張術」就是透過把擴張液注入這個「真空收縮膜」,讓液體留在裡頭撐出空間,所以才會有「一打針就有感」的治療效果。
「睡眠壓痛」、「活動疼痛」、「角度受限」三者為五十肩的經典症狀,若是加上40歲以上,機率大增,若是有肩痛的狀況發生,可以自我檢查一下喔!
在〈五十肩很容易分辨,只要判斷這三個症狀!〉中有 1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