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茸茸的虎年(2022)過去了,迎來小毛茸茸的兔年(2033),讓我們一起看看過去一年,在診間最常見的五十肩治療迷思,希望肩友的肩部問題,不再「張牙虎爪」都能「奮發兔強」!
網路教學跟著做,根本不是五十肩
「我有google!」
當代的肩友都很認真,就診前會先在網路上查詢相關症狀的可能診斷,並且嘗試自己解決五十肩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五十肩早期症狀。
在google「肩痛」後,發現占據排行榜第一名的就是頂頂大名的「五十肩」,症狀越看越像,便開始懷疑自己應該就是五十肩;抱著懷疑的心情,再繼續搜尋「五十肩」各種運動、營養、治療,越看越深入,自己也認真的跟著教學動起來,希望能夠「自己的肩痛自己救」。
在經過一番研究之後,儼然已經成為「五十肩大師」,唯一的問題只剩下「怎麼照做更嚴重?」
因為,您不是五十肩啊!
五十肩是一種退化性疾病,人口統計,每一百人中只有2至5人是真的五十肩,雖它目前仍成因成謎,但已知與年齡有高度相關,一般來說,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除非有內科疾病(糖尿病、甲狀腺或心血管疾病等),否則是相當罕見的(線上肩痛自我檢查)。
至於很像五十肩但不是五十肩的肩部疾病,之前已經有許多文章分項解說,請有興趣的肩友點下面的聯結:
護肩肩帶戴整天,關節不動黏更緊
「我都有戴護肩!」
第二個常見的原因,就是「戴護肩」,讓肩關節活動度下降,沾黏更加嚴重。
五十肩是個關節囊沾黏的疾病,肩友們可以看下面的圖片,了解一下引起五十肩症頭的「肩關節囊」的樣子。它是包在關節外面的一層結締組織,用來固定多角度活動的肩關節;當關節囊發炎時,在內視鏡裡可視發紅沾黏,整體會像是冷凍肉品的收縮膜一樣,變得硬邦邦無法活動,造成「角度受限」及「活動疼痛」等問題。
而當關節囊發炎時一動就痛時,許多不熟悉五十肩特性的肩友,會想到跟「骨折」一樣,買高級護具讓肩關節「固定不動」,以避免疼痛產生;孰不知,肩關節囊發炎時,會有大量的纖微母細胞前來企圖修補,肩友們可以想像成是房子破洞時,維修師父會拿有黏性的水泥或是矽利康,企圖把洞補起來的樣子。
修補房子用黏的沒問題,因為房子不會一直動,但肩關節必需要能活動,固定不動,會產生「角度受限」的後遺症;原本該靈活活動的關節囊,因為被護具固定了,像膠水一樣的纖微母細胞便會將關節囊越黏越緊;久而久之,便產生阿公阿嬤「無法洗背」、「只能穿襯衫」等「角度永久受限」的後遺症了。
屆時,就無法在門診處理,而是得去開刀房,才能把增厚變硬的關節囊清一清了。
親友介紹保養品,個人經驗當通則
上一則的「護肩」跟這個「保養品」都是門診常見的疑點,肩友們會認為,自己已經很乖巧的努力聽從前輩的建議進行「治療」,但怎麼不只徒勞無工,反而日益嚴重?原本只是不能舉,現在變成晚上也會痛醒?
如前所述,五十肩的盛行率真的沒有它的名氣高,在電視中很少聽見除了五十肩以外的肩部疾病名稱,像是「夾擠症候群」、「肩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甚至是大掃除後的「肌肉拉傷」,都沒有五十肩如此常聽見,真實人生中,這些疾病比五十肩更常引起肩痛。
因此,便會常有人誤以為是「吃這個治好五十肩的」但事實上,一般軟組織受傷,不用特別做什麼,基本上三天就會改善,兩個禮拜通常已經好轉,跟五十肩動輒半年起跳的症狀,大不相同,但在不明就理的情況之下,便張冠李戴。
自然是怎麼吃高價保養品,都治不好五十肩,因為五十肩的治療方式只有「分開沾黏」,若是有什麼東西吃進身體,會融解纖維組織,那可能要先擔心口腔、食道及胃等消化道的完整性。
遺憾的是,在診間常見因為親友的「個人經驗」讓真正該就醫的五十肩友,誤以為五十肩「這樣吃就能治好」,進而延誤了治療黃金期,治療上變得相當棘手。
以為開刀就收工,缺乏伸展黏回去
「我去開刀好了,比較快!」
另一個關於五十肩的治療迷思,是以為「開刀」就能直接手刀達標。
但事實上,輝馥診所這些年來,治療過不少做完關節鬆動術或是內視鏡後,仍然肩部疼痛及角度受限的肩友,因為症狀持續影響生活,不得不再來做「肩關節囊擴張術」,讓關節囊沾黏的問題得以改善。
開刀後仍會沾黏的原因不難理解,五十肩的成因就是肩關節囊發炎造成的沾粘,在術後少動、不動的狀況(一如骨折後使用吊帶),本就是引起次發性五十肩的原因之一。
而開刀後關節囊出血再加上缺乏「全關節角度伸展」,許多肩友更是怕痛不敢動,如此一來,關節囊再度沾黏,也不意外了;更不用說之前的肌肉萎縮問題,都沒有系統性的處理,活動上難免會覺得效果不如預期。
對開了刀又需要做「肩關節囊擴張術」的肩而言,這樣的結果自然令人灰心,畢竟願意鼓起勇氣踏入開刀房,當然是希望能一鼓作氣解決這個令人苦惱的狀況,也提醒肩友,就算是開刀,也請記得要做好完整術後三個月的肩部伸展以及肌力訓力,才能真正讓五十肩「痊癒」。
治療一次就放棄,持之以恆才有效
「我做好多治療,都沒有效!」
最後,也是最常見的五十肩治療迷思,就是「頻繁的更換治療」。五十肩的特色跟其他的肩部問題不一樣,軟組織受傷通常一兩週就能改善,而五十肩則是未經治療,症狀持續兩、三年,甚至七年的大有人在。
在「肩關節囊擴張術」問世之前,五十肩友的復健治療至少都是「物理治療三至六個月」,而就算是坐高鐵般的「肩關節囊擴張術」,也需要五次到院治療,雖不需要到院復健,但個人化的居家伸展也不能少,因為五十肩問題是緩慢產生的,這個過程,會讓其他周邊軟組織也都一併有問題,關節囊及周邊組織若沒有一併處理,就很難再擁有靈活的肩膀。
若是肩友只想要「一針就好」、「一拉就好」或是「一刀就好」這樣的速成法,反而容易拖拖拉拉長達一兩年,直到願意好好的、實在的花至少一個月,把五十肩沾黏徹底處理好,再花三個月重新訓練周邊軟組織,才能真正的擁有靈活的肩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