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一動就痛到冒冷汗,不是五十肩,是鈣化肌腱炎啦!
有一天我們休診,突然一位新肩友一直打Line聯絡我們,衛教師當天休假,沒把手機放身邊,看到未接來電還嚇了一大跳,想說發生了什麼事,才知道是這位肩友突然間手痛到舉不起來,以為是自己五十肩「急性發作」,連忙請家人查找醫療單位,在網路上看到我們專治五十肩,希望能馬上看診!
一般來說,五十肩是慢慢發生,突然間劇痛,鈣化性肌腱炎可能比較大!
「鈣化性肌腱炎」是鈣化還是肌腱炎?
簡單來說「鈣化」成因,「肌腱炎」是結果。
「鈣化」是鈣結晶堆積在細胞間質中,形成一個堅硬的小石塊,全身肌腱都有機會,但有70%發生在肩關節。「肌腱炎」就是這顆小石頭在活動時磨到了其他軟組織,造成發炎、疼痛而影響了活動角度,造成肌腱發炎啦!
鈣化最喜歡的肌腱是旋轉肌群(rotator cuff)中的棘上肌(supraspinatus),猜這條的話 60-90%都會猜中。
「鈣化」不是「骨刺」啦!
常常有人以為鈣化就是骨刺,但兩者是不同的東西,「骨刺」是發炎後的骨質增生,骨頭邊邊的尖尖的贅生物,跟「肌腱鈣化」不太一樣喔!
「X光白白的,就是鈣化在作怪啦!」
臨床上多數肌腱鈣化終生不會發作。
鈣化痛起來真的像是拿刀在割,但並非每個鈣化都會引起疼痛,更多是沒有根本症狀,是因為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會用「纖維母細胞」把鈣化包起來,便不會破壞身體組織。
研究方面,早在1941年,Bosworth就檢查過6016位一般辦公人員的雙側肩膀,其中只有2.7%出現鈣化沉積,但只有34-45%會變成有症狀的,也就是說,有鈣化的肩友並不多,就算有鈣化,超過一半的人,是沒有症狀的。
換句話說,臨床上常見鈣化的肌腱沒有症狀,但是當肩部疼痛時,X光上便會看到躲在旁邊的肌腱鈣化,卻不一定與該次就診原因有關,它只是存在那邊,而且可能存在很久了,不見得需要處理。
鈣化肌腱炎跟五十肩怎麼分辨?
可以簡單的想像,五十肩是整個「關節被黏住」,而鈣化性肌腱炎是「埋了一根針」:
鈣化性肌腱炎是不是跟五十肩一樣要運動?
基本概念:軟組織發炎不要動,關節發炎不要停
肌腱發炎(軟組織)
身體發炎的治療原則,依序是止痛、消炎、恢復日常生活、肌力訓練,最後是重建本體覺。
急性期可以搭配止痛消炎藥物,降低因發炎的疼痛感,待發炎情況改善後,症狀便能改善,待發炎改善後,肩友需漸進式的恢復日常生活,以及積極的肌力及本體覺訓練,才不會常常有手不靈活、不好用、怪怪的感覺。
積極的平時保養則以減少肌腱受傷為原則,像是避免高舉過頭的動作(黑板寫字)、提舉過重的物品(徒手抱小孩)、突然而猛烈的活動(滑倒時用力旁邊支撐),適度做肌力訓練,讓肌肉力量增加,便有保護肌腱的作用。
五十肩(關節囊發炎,屬於關節)
五十肩同樣是止痛、消炎、恢復日常生活、肌力訓練,最後是重建本體覺的順序,然,五十肩必需確實進行全關節角度(拉到底再更底的感覺)的伸展,才能讓關節發炎的情況改善,但通常五十肩肩友活動時會非常疼痛而且很卡,讓肩友不敢動,久而久之就沾黏的更厲害,症狀越明顯。
一般來說,輕微五十肩在服用止痛藥物後,可以漸進式的做關節伸展,認真復健一個月,就成看到效果。而頑固型五十肩(疼痛大於三個月、復健一個月無明顯效果、每週兩次睡眠障礙者)應先接受如「肩關節囊擴張術」等積極醫療方式,去除八成的關節沾黏後,再來做關節伸展,更能讓肩友盡快回到正常,一個五十肩,不該拖超過一個月。
鈣化性肌腱炎可以怎麼治療,才不會引發五十肩?
五十肩的原因是「不動」,而鈣化性肌腱炎因為很痛,所以肩友「不敢動」,進而形成關節囊發炎,也就是五十肩。
(*關節是靠關節活動代謝廢物及刺激產生關節液,跟肌肉軟組織靠的是血管不同。)
鈣化性肌腱炎合併五十肩的表現,有下面這些可能:
A:先鈣化性肌腱炎,後來診斷是五十肩
1.鈣化性肌腱炎發作,很痛不敢動
2.不敢動不敢動不敢動
→關節囊發炎沾黏
B:五十肩治好了,產生鈣化肌腱炎
1.鈣化不一定會有症狀
2.鈣化是特殊角度刮到才會痛
3.五十肩會造成活動困難
4.五十肩活動困難,反而會避免鈣化刮到肉
5.五十肩治好了,肩部活動增加,刮到肉
→鈣化性肌腱炎
因此,我們門診在遇到肩部疼痛的病人,會先用超音波做肩膀的健康檢查,若是有鈣化的問題,會特別交待病人,在擴張術做完後的一兩個月,可能會因為活動增加,讓鈣化出現症狀,讓他們留意,肩部是全身最複雜的關節,請肩友在治療肩部疾病時,一定要全方位的配套處理喔!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
在〈手一動就痛到冒冷汗,不是五十肩,是鈣化肌腱炎啦!〉中有 1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