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新聞時,看到蘋果日報的消息〈惡性骨肉瘤襲 17歲女「截肢難圓護士夢」〉讓我想起曾經在骨科實習時,遇到的一位年輕病人。
年輕人骨肉瘤再發,草藥敷到長出蛆
一年前,他才18歲,在膝蓋上面某一個點,可以摸到一點腫塊,伴隨著疼痛,特別在運動後疼痛增加,晚上睡覺也會痛醒,原以為是「生長痛」,家人還笑自己「都要成年了,還要抽高?」,過了一陣子都沒有好轉,才到醫院照X光,發現了骨肉瘤,幸好發現的很早,只需把腫瘤的部份切除,再定時回來追蹤治療即可。
我遇見他是一年後,19歲。
他的整隻腳用厚厚的治療巾層層包裹,包得密不通風,在個案研討會時,老師告訴我們,術後這一年,這位病人都沒有來返診,當骨肉瘤又再度復發時,家長也沒有帶他回西醫,而是帶他去親朋好友介紹的「師傅」那邊,拿了不知名的草藥塗著,就這樣過了兩三個月,直到這幾天,發現他的腳趾整個發黑,從腳上掉出不少的蛆,才趕緊回原主治醫師處,但為時已晚,需要截肢處理。
才知道,層層包裹著治療巾,是避免蒼蠅一直飛出來。
在到刀房,要進行傷口打開露出、消毒等手續時,布一掀開,爛掉的大腿和滿滿的蒼蠅四竄,還有手術台上許多小小白色蠕動的蛆,驚嚇程度之高,連平常看慣肢體的醫護人員,都作嘔不已,手術室還因此封閉了好一陣子,在補捉蒼蠅。
老人夜間疼痛不一定是五十肩,也可能是骨肉瘤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種骨頭的腫瘤,好發在兒童與青少年,但也會在發作老年人身上,因為較為少見,常會被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或是五十肩,特別是骨肉瘤一樣有「夜間疼痛」的問題,而五十肩肩友,常因為睡不好、吃不下,也有「體重減輕」的情況,有時一不注意,就忽略了骨肉瘤存在,錯過了治療期。
轉引吳博貴醫師的文章,有二至接近四成的病患會有夜間疼痛的問題,原因與五十肩的關節囊代謝需要活動的機轉不同,而是:
1.腎上腺皮質素(cortisol)夜間分泌低,疼痛耐受性較低。
2.夜間注意力較為集中,容易感受骨頭的不適。
*若是肩友還想對骨肉瘤有更專業的了解,可以點此進入『中華民國骨肉癌關懷協會』網站。
*吳博貴醫師非常專業的網站,有切除的圖可以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這邊。
疼痛是警訊,敬請積極就醫
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根本。
而治療的黃金準則,永遠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無論是上述的年輕人,因為不願返診,自行找不明來路的草藥,演變成需要截肢,或是許多肩友,原本透過簡單的擴張術或是復健,就能一個月治好五十肩,四處找能人異士的結果,往往是衍生出許多肌肉拉傷、皮膚紅疹,甚至血管破裂、肌腱斷裂的問題,治療上變得非常棘手。
而最令人遺憾的情況,則是病人根本不是五十肩,而是其它癌症的轉移,就診時,錯過了治療黃金期,已經擴散了,正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蘋果日報所報導的17歲女孩,也是「右肩疼痛不適以為肌肉拉傷求治推拿館」,直到腫成棒球大小才去被診斷是骨肉瘤,需要截肢。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台灣醫療世界第一,又快又好又便宜,既不需要像英國等一個檢查要幾個月,也不用像美國一個治療十萬起跳,請肩友多善用醫療資源,讓自己健健康康的開啟第二人生。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