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不痛啦!但怎麼鬆鬆、繃繃的?」
「肩關節整體評估門診」專注治療五十肩,來求診的肩友大致可以依症狀進行中分為「頑固型」與「輕微型」兩款。頑固型(影響睡眠、疼痛大於三個月、復健一個月無效)的可以用「肩關節囊擴張術」治療,一個月就畢業收工。
而輕微款的五十肩,也可以試看看下面這樣的居家運動,一點一滴的把沾黏拉開,差不多三個月,也能夠見到初效。
除了「五十肩ing」的肩友以外,還有一種是「自覺五十肩ed」的肩友,會來找我報到。
所謂的「自覺五十肩ed」,指的是一部份沾黏較輕微的肩友,發炎情況不是太嚴重,平常不刻意用手,倒也相安無事,經過約三、五個月,好似沒那麼痛了、手拿東西好似也都還可以,角度差一點點,歪個頭,手臂也可以貼到耳朵,便心想:「五十肩應該是過去式了吧!」但是就覺得活動起來:「緊緊的、沒力」。
不痛,誰要管五十肩想怎樣
人體的第一警訊就是「痛」,以前考試時,都會問:「請問,何時做衛生指導,病人接受度最高」,答案是:「病人在痛時」或是「急診室」,但是當疼痛緩解時,之前滿口答應「不要再抽煙」、「不要喝酒」等等,都變成「只抽一根沒關係啦!」、「我口渴當水喝啊!」不信可以到急診門口,是不是很多病人吊著點滴,蹲在角落偷抽菸?
肩友當然也只是一般人,在五十肩的症狀沒這麼明顯後,忽略角度的、皮膚、肌肉及肌腱延展性的訓練,也是合情合理,反正不痛,拿東西或做事,請人代勞也可以。
症狀強的會積極治療,好得快
相較於輕微款很容易忍一忍就過了,反而是頑固型五十肩的肩友,症狀又急又猛,一天沒睡好都受不了,怎麼可能忍受超過一個禮拜?所以都很乾脆的來到我「肩關節整體評估門診」,希望馬上就做「肩關節囊擴張術」,讓自己當晚就能一覺到天亮。
當然,因為療程進展讓疾病期縮短,再加上整個醫療團隊依病程個人化設計與指導的運動處方,肩友們的肌力、肌腱與皮膚狀況,都隨著療程一次比一次進步,整組好好的才能畢業,照著進度走,自然沒有其它衍生的問題。
有點痛又不太痛反而拖很久
但是輕微款的肩友,因為說痛也不是很痛、說困擾也不是很困擾,說不能睡,也還好。
這樣不上不下的狀態,要能夠有自覺有毅力在家每天常規拉開關節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常常是做一天忘三天,做一下休兩下,整體看來好像有點進展,但又不完全好,不過也沒對生活造成影響,那不然再看看好了。
看著看著,一看孫子突然就從收涎變成要抓周了,才在某次抓孫時,發現手臂怎麼「沒力」、「軟軟」、「鬆鬆」的。
肩膀罷工,旁邊組織就得加班
通常這樣肩友也不會來看醫生,要一直到孫子越長越大、越長越大,到了忽上忽下、走不久又愛走、愛走又會跌倒的上上下下階段,肩友發現手怎麼一直在拉傷,或是怎麼連帶脖子都痛了,才會來看醫生。
事情是這樣的,全身的肌肉與器官雖然被細分很多科別,但絕對是環環相扣又層層相關的,肩關節罷工中,旁邊的頸與背部就要承受更多的工作量,加班一兩天還可以,加班半年、一年,那可要引起連環罷工。
再者,越少使用的肌肉與皮膚,會像很久沒用的橡皮筋一樣失去彈性,猛力一拉,自然會產生斷裂及損傷,長期疼痛少動肩膀的肩友,一定要注意啊!
不管幾歲,肌肉不用就會萎縮
有一篇早在2004年建議太空人做運動的醫學研究1是這樣的:
請17位男性,很年輕喔!26至41歲,接受29天的臥床休息,躺著抬腳組(8人)每三天仰臥蹲(躺著但是把大腿抬90度)及小腿按摩,另一組(9人)就一直躺著,過程中用肌電圖等方式測量股四頭肌和小腿三頭肌的大小及肌力。
29天後,不管有沒有運動,躺著的兩組的股四頭肌及小腿三頭肌的體積都下降,但躺著組(16%)比躺著抬腳組(10%)多了6%的萎縮。
研究只進行了29天,肌肉就少了一成!
肩友們的五十肩疼痛不敢動,通常都是三個月起跳,若是過程中又沒有認真進行運動或復健,再加上年齡加權,肩部萎縮到最後,手沒力氣、皮膚緊,頸部與腰部代償後常感到不適,便不難預期了。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輕微五十肩也好,頑固型五十肩也好,共同的原則都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輕微的五十肩透過自己認真運動或是至物理治療所,三個月已經有初效,而頑固型五十肩,也請盡早至家附近的復健科或骨科尋求進階的治療方式,願意進開刀房及有時間休養,可以選「關節鬆動術」或是「內視鏡」,若是沒空休養也不打算開刀,可以選擇「肩關節囊擴張術」。
不管要選那一種醫療決策,寧早勿晚啊!
1.Alkner, B. A., & Tesch, P. A. (2004). Efficacy of a gravity‐independent resistance exercise device as a countermeasure to muscle atrophy during 29‐day bed rest. Acta Physiologica, 181(3), 3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