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接受「肩關節囊擴張術」的五十肩肩友,年齡多半是四十至六十歲,剛好有一批肩友是落在退休階段,退休後反而變得生活簡單,有時間停下來看看被操勞了半個世紀的身體,聽聽一直被忽略的身體怒吼。
一部份的肩友是想發展退休後的興趣,做一些上班時間沒辦法做的事,才發現手怎麼跟不上?
「想種花才發現手舉不起來。」
「做瑜珈、跳有氧都不行,只剩腳可以走。」
「想學語言,可是晚上都睡不好,記憶力就更差了。」
「想唱卡拉OK,都只能用左手拿,手好酸。」
還有一部份肩友是因為想擁有跟家人更好的互動,但五十肩症狀實在惱人。
「晚上睡不好,白天跟老伴整天在家容易吵架。」
「我想幫女兒/媳婦,做月子,端雞湯上桌,手突然很痛,差點灑到她身上。」
「想抱孫子,抱一下手就好痛,連背跟脖子都好痛。」
林林總總的主訴,原因都指向的五十肩的典型症狀-手不能舉又夜間痛醒,防礙了肩友日常活動與發展第二人生,他們不約而同的表示:「在家都不舒服了,連門都不想出!」
肩友們面對生命進展,原本想要像電視上那樣笑咪咪當不老騎士,或是樂活族,辛苦了大半輩子,該好好享受無憂自在的退休生活,但這手,還真的挺礙事的,積極一點的肩友便想說:「與其在家自怨自艾,不如積極把手治好!」
國人平均餘命是八十幾歲,總不能這未來二十年,都是在叫苦連天中渡過吧!
前幾天我剛好讀到一篇全台長者需求大調查:熟齡長輩追尋存在感,老長輩生活寂寞。裡面提到熟齡長輩最怕無聊,最喜歡到呼朋引伴大家一起熱鬧一下,踏青也好、出國也好,大家笑笑鬧鬧的,每一刻心都是滿的,但門診也發現,許多初診的肩友,卻常因為手痛、睡不好而心煩,整天只想待在家。
五十肩這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手不能動,人生還怎麼好好過?為了未來更好的生活品質,「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能夠積極的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讓自己的人生重新回到願意與人群接觸、願意發展新的興趣、願意調整與家人相處的態度,換得將來更美好的幾十年,確實是累積了相當充滿人生智慧的展現,很值得我們這些晚輩好好學習。
———【常見問與答】———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自費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