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 衛教, 復健

交通事故一天後,脖子可能會爆痛!請留意「頸部揮鞭損傷」

看到新聞上,台鐵408次太魯閣號,在花蓮大清水隧道的出軌事故,8節車廂載350多人,已知死亡超過30人,頓時心情感到十分沉重。

畫面上救援隊一直往隧道裡衝,與倖免於難的乘客擦身而過,不同方向的兩組人馬,臉上都滿是沉重。

嚴重的傷者已送往醫院急救,而自行走出火車的,請格外留意明天開始的後幾天,可能會產生劇烈的脖子痛,稱作「頸部揮鞭症候群」。

頸部揮鞭損傷,脖子跟鞭子一樣甩動

「頸部揮鞭症候群」是在交通事故發生時,會因為衝擊力讓脖子像是揮鞭一樣,往一個方向甩動,再彈回反方向,造成頸部(通常是5頸椎到第7頸椎)損傷,稱作「頸部揮鞭症候群」(Neck whiplash injury),又稱為「頸部鞭打症」、「馬鞭式創傷」、「揮鞭樣損傷」。

大部份患者會在意外24小時內發生頸部疼痛,有時人則會延遲幾天才發作,一般來說,越早發生疼痛、越不能動的,預後越差。

不只疼痛,又痛又想吐,心理也難受

魁北克鞭打相關疾病特別工作組(WAD)在「魁北克分類與指南」(1995)指出「頸部揮鞭症候群」的症狀表現有:頸部疼痛、頭痛、頭暈、頭部或面部麻木,眼睛痛、視力喪失、複視、耳鳴、聽力喪失、四肢麻木,以及噁心、麻木,而慢性疼痛會引起心理症狀,產生心情沮喪甚至憂鬱症。

一年後一半人還在痛,原因不明朗

大多數人通常會在6個月之內恢復,若是原本就有脖子痛未治療者,症狀會更加明顯。

研究顯示,在交通事故發生一年後,高達50%的患者會經歷疼痛或頻繁發生,稱為鞭打相關疾病(whiplash associated disorders,WAD),但檢查常常找不出答案,推測可能是與「腦脊液血容量不足」或「纖維肌痛」有關,但尚未十分明朗。

運動強化肌肉,積極止痛

在症狀方面,可以適度使用消炎止痛藥緩解疼痛,若是口服藥物效果不彰,可以與您的醫師討論以「神經內支阻斷術」、「硬膜外止痛針」等方式止痛,並搭配運動治療,增強前頸、後頸部以及肩胛間的肌肉,積極治療,盡可能減少因意外帶來的後遺症。

明天不能確定,能把握的只有當下

生命無常,沒有人能知道到底是「明天先來」,還是「死亡先來」。

每次聽見五十肩肩友感嘆自己「應該早點把五十肩治好」、「不該拖半年再治療」、「多痛了好久!」……時都不免感嘆:如果每個生命當下都能好好把握,那麼,就不需要在未來回過頭,懊惱自己沒有好好享受人生、沒有讓自己時時刻刻感受生命的美好,也就不會在生命嘎然而止時,那麼的遺憾了。

工作區域 4@0.75x.png工作區域 6@0.75x.png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