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教

膝蓋活動「喀喀喀」、常彎不下去,是退化性關節炎嗎?

「四十腰、五十肩、六十耳」代表了各年齡層好發的問題,咦,怎麼漏掉了更常見的「膝」呢?

根據台北醫師公會:「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58歲以上長者,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70歲以上老人更有70% 。」看來膝關節退化問題,可比五十肩(2%~5%)多三倍啊!

在診間也常幫肩友看完肩膀看膝蓋,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膝蓋喀喀聲」跟「彎不下去的無力感」這兩大最常被點播的膝蓋健康主題吧!

膝蓋「喀喀」聲,是關節內的小氣泡破裂啦!

關節內跟關節外,都會造成聲響喔!

關節內

常見的關節聲響,並不是關節本身的問題,而是來自於關節液內的氣泡破裂,例如折手指頭也會有聲音,是因為活動造成關節內壓力改變,讓關節液產生小氣泡,當小氣泡破掉時就會產生聲響,而當氣泡擠破後,氣體仍在,只要關節內的壓力改變,就容易產生聲響。

關節外

而關節外的聲響,可能是關節外部韌帶、筋膜、肌腱、肌肉摩擦所發出,當筋太緊、柔軟度差時,也會造成關節聲響,特別是出現在坐飛機或早上起床時,只要做做暖身操或是沖熱水之後,柔軟度增加,聲音就會消失。

而有些情況是因為疾病發出的聲響,如彈響髖綜合症,則得先判斷發出聲音的部位是在何處,如若是髖部前側,可能問題是過度緊繃的髂腰肌,若是與髂脛束相關,則應該強化臀部肌肉為主要任務,以放鬆髂脛束為輔。

腳軟疼痛不敢蹲,不見得是膝蓋的問題喔!

肩友出遊時,常常會有擠在坐式馬桶大排長龍的狀況,但明明蹲式的就沒人用,原因是「腳蹲不下去」,即使再急,也只能排坐式。

無法用蹲式馬桶,因為腳彎不下去,一彎就痛!

疼痛感則是身體最重要的警訊,當疼痛發生,首重要找出造成疼痛的「原因」,而因為膝關節周邊組織及構造複雜,除了退化性關節炎,還有髕骨外翻、股四頭肌肌腱炎、軟骨炎各種可能,對症下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也很可能,膝蓋的狀況,根本就不是膝蓋的問題。

特別是這種「無力感」主訴在門診常出現,除了比較少見的肌腱或韌帶斷裂,造成力量傳遞時的不連貫,常見是過度使用、職業傷害或是運動傷害在,而在一般中老年人身上更常見的是「肌肉的問題」。

 膝蓋怎麼都彎不下去,簡單測試看看是誰的問題!

因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太有名,又是肌肉、韌帶的附著點,常常疼痛感都在膝蓋周圍,讓人以為是膝蓋的問題,舉例來說「蹲不下去」常被誤認為是膝蓋不好,所以無發彎,可以做做這個小測試,就知道,其實彎不下去不是因為膝蓋本身的問題,而是大腿肌力不足。

大家可以躺下做個測試喔!若是站著無法蹲下,但躺著時可以順利彎膝蓋,表示是身體怕跌倒,才讓人蹲不下去,也就是說,問題不是在膝蓋,而是在周邊肌肉。

.png

原來彎不下去,是身體內建防摔神器啟動啦!

高爾肌腱器(Golgi Tendon Organs)是位在接近肌肉的肌腱上,是人體的防摔「感應器」,當它感覺到肌肉收縮得太超過了,便會產生反射傳入脊髓的感覺神經元,像是火車的緊急停止鈕,一啟動就讓人停止動作,讓人蹲不下去

2

換句話說,當躺著可以彎但站著沒辦法,其實是因為大腿肌力不足,怕再彎下去會摔倒,才會讓高爾基腱器啟動,讓膝蓋卡住啦!

小病小痛,是身體善意的提醒

四十歲是人體保養元年,許多肌肉骨骼小問題,都會在這個時期陸續產生,別急著感嘆年華老去,倒是可以視為一種貼心的提醒。就跟車子、房子用久了需要維修一樣,身體用了四十年,進廠保養也是很正常的,因為40歲人生還過不到一半,打拼了半輩子才要開始享受,當然是要好好保持身體健康,才能夠快樂的開啟人生的下半場啊!

工作區域 4@0.75x.png工作區域 6@0.75x.png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