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心靈

健康是本,顧好自己是一種責任

上個禮拜跟長庚住院醫師時期的老師難得有機會敘舊,讓我想起了曾經在長庚醫院復健康,一個住院醫師要照顧200床的日子,那個時期因為要跟不同的主治醫師查房,對於病人的細節必需瞭若指掌,才能在最短的時間把病情變化報告給主治醫師,剛開始時,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在讀病歷上。

所幸,復健科病房的病人轉換不若內科病房那樣快速,漸漸的,不只對病人本身很熟悉,連那床家屬跟會來探視的朋友,都很熟,而一張病床,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大學生飆車車禍傷脊椎,只有頭可以轉

其中有一床令我特別印象深刻,那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小女生,在跟同學假日出去玩時,車速過快,被轉彎的大卡車內轉擦到,摔飛出去傷到頸椎,大難不死,但從此以後,只剩下脖子能夠轉動。她的父母經過急救、開刀、進出加護病房,來到復健科時,父母已經過了情緒否認期,臉上表情平靜,但藏不住出眼神中的哀傷。

年輕的殘疾,常常悲傷的令人連安慰的話都說不出來。

為了家庭拼經濟,鷹架摔落擔心自己成包袱

隔壁床則是一位年約40歲的年輕爸爸,在工地上班,因為覺得自己從小書讀不好,希望小孩能夠有更好的教育資源,不要走他的路,所以當孩子出生後,他幾乎是拼了命的接工作,雖然累一點,但是每個月有六、七萬,聽著孩子能夠說自己聽不懂的英文,他覺得再累都值得。

偏偏,意外總是悄然的來到。

原本就有些感冒的他,硬忍著發燒後身體不適上工,在二樓作業時,突如其來的一陣頭暈讓他腳跟沒踩穩,就這樣從二樓摔下,剛好撞到裝水泥的單輪手推車,腰椎骨折壓迫到神經,緊急開刀後,生命無礙,但還有一條漫長的復健路要走。

每每查房,他總是擔心自己不快點好,醫藥費再加上生活費,家裡的收入隨著他的受傷戛然而止,灌漿的重量不只壓垮了水泥柱,也快壓垮了他的小家庭。

退休後中風,老人照顧老人

對面床的是一位退休的大學教授,雖然左側偏癱,以及還不太能夠說話,但看他的皮膚與氣質,仍感覺得出是個學識淵搏的教育家。他的妻子也是高教育的知識份子,兩人有兩個兒子,早早出國留學,博士後就順理在美國找到當地的研究員工作,「他們一個研究癌症,另一個研究失智症。」她總是笑笑的說著,偶爾查房會剛好看到小孫子在跟爺爺奶奶視訊,其中還有一個是金髮的混血兒,長得十分可愛,講起話來連珠炮似的。

掛掉視訊,又回到日常的幫忙翻身、擦澡、按摩肢體、擺位等每日功課,對一位嬌小的高齡女性來說,翻動八、九十公斤的身體可不是簡單的事。我看著她新買的護腰繫得很緊,聞到空氣中的新貼的酸痛貼布氣味,「出院可麻煩了!」她惦念著家裡老舊公寓沒有電梯、電動床家裡也擺不下,買又來不及,租又感覺寄人籬下,在醫院裡有護理人員跟護佐可以幫忙看頭看尾,唉,出院之後呢?

健康是本,顧好自己是一種責任

「健康是基本」,大家都知道,但真正能夠意識到人真的很脆弱的,卻是少之又少,通常只有等到疾病出現時,才會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多愛自己一點?

健康的原則再容易不過了,解決每個小問題,避免變成大問題,像是簡單的小五十肩,不需要拖了一、兩年,變成肌肉萎縮以及沾黏硬化後再來處理,可以在初期就認真的復健做全角度伸展,讓輕度五十肩不至於變成頑固款,不需要用擴張術或是開刀才能解決,照顧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責任。

在白色巨塔裡看了這麼多故事,只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照顧自己,讓病痛遠離。

工作區域 4@0.75x.png工作區域 6@0.75x.png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