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

維他命吃多了無助反而有害,記住「333」原則

「醫生,我最近都會頭昏,很想吐,復健可不可以先暫停?」三個月前中風而下肢無力的國小老師曹先生,坐在輪椅上、臉色蒼白的到我的診間,很不好意思的告訴我,想要先休息一陣子。

原本以為是曹先生中風後的後遺症造成,在仔細詢問下才知道,曹先生在中風後,他孝順的四個兒女擔心爸爸身體太虛要補一下,各自送上好幾罐寫著洋文的「維他命」和「美國營養食品」,曹先生不想辜負兒女的貼心,每一種都乖乖依指示服用,卻沒有發現,這些全部都是綜合維他命。

算一算,光是維他命A這一項,曹先生一餐六、七顆藥丸裡就將吃進約20000I.U,相當於衛生署每日建議量的四倍!吃進這麼多的脂溶性維生素,難怪病人的肝臟大發雷霆的在抱怨!

華人是喜歡進補的民族,到了西醫顯學的當代,華人直接將進補的觀念套用在化學合成的小藥丸上,特別熱愛罐子外面寫著滿滿看不懂英文字的ABCD藥物,不尋求專業人士的建議,在街頭巷尾間靠口碑交換心得,再當成禮物到處送人,同時又富有實驗精神敢將藥丸一整把大口吞入,如此一來,造成藥物過量也不意外了。

現代人重視養生,如果非要額外攝取營養,其實可以簡單的「333」做為服用健康食品的原則。

第一個3是服用的種類不超過三種。市面上流行的來來去去就是這幾種成份,超過三種容易重複而過量,嚴重會有致死危險。

第二個3則是價錢上不超過三千元。超過三千元就太貴了喔!這些藥品都是化學合成的,化學成份與結構式都一樣,臨床效果也沒有廣告說的A牌和B牌差別那麼大,經濟不景氣,四個小朋友要看好。

最後一個3則是三個月的時間。意思是說,有效的話三個月內就會感覺到效果,服用三個月沒有特別感覺,也就不用再花錢花時間做更久的嚐試了。

維他命額外攝取的必需性在近年來一直有醫學上的爭議,有些研究甚至指出服用維他命未必有益。站在病人的立場,建議在日常生活中以營養均衡、新鮮當季的飲食及規律且懂得疏壓的生活態度來迎接每一天的挑戰,這樣才是省錢又省力的健康法則。

工作區域 4@0.75x.png工作區域 6@0.75x.png

「肩關節囊擴張術」為五十肩進階自費療程,建議已接受傳統復健三個月後,未有明顯改善肩友選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