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小雪剛過,薑母鴨的生意也越來越好,白天還可以穿著短袖加一件薄外套,診間的掛號量卻越來越多。首先是家庭主婦王太太,扶著腰說是拖地後腰站不直,接著是電腦工程師的鄭先生,脖子硬的連轉頭都有「咔咔」聲,當然,隔壁在家裡幫忙顧小孫子的曾奶奶,也一定會來看看她抬不起來的肩頭。
初冬的夜裡還涼涼的不需要厚棉被,入睡時蓋個薄被,怕熱的人也許還會開個窗戶或微弱電風扇保持通風,在涼涼的初冬夜裡入睡,既不悶熱又不寒冷,相當詩意。可是在這個季節,日夜溫差大,半夜氣溫會比入睡時再下降個幾度,薄被擋不住夜裡的寒氣,熟睡中的身體為了保暖,肌肉會自然而然的收縮,除了基本功能可以產熱,另一方面可以把身體縮得小小的減少體表散溫,這樣一來,體溫是保持了,但肌肉持續在做工,無法放鬆累了一天的身體疲勞,再加上身體感到寒冷,造成翻身次數也會跟著下降,才會早上起來時仍感到肌肉疆硬。若是持續無法放鬆,再嚴重一點就會形成俗稱的「落枕」了。
無論是初暖乍寒或是初寒乍暖,在氣候交接的時節,有時早晚溫差會到好幾度,白天勉強穿穿脫脫還可以保持溫暖,但是晚上睡覺的時候總不能再叫媽媽半夜起來幫忙蓋踢掉的被子吧?一般民眾在家裡除了挑一條透氣通風、 能夠調節熱氣與阻擋寒氣的好被子,或是避免會直吹到床的窗戶,改開氣窗通風之外,還有一些居家方便的小技巧,能夠省時又簡單的讓身體熱個車,再開啟一整天的工作。
最簡單的零花費方式,不需花大錢按摩或是急忙忙找醫生治療,而是留給自己一段賴床時間。先將每天早上的鬧鐘調早五分鐘,自然放鬆的平躺在床上,先感覺身體那邊僵硬,緩慢的針對該部位將肢體向上下左右伸展,像是伸懶腰那樣也可以,讓身體熱一點再爬起來。若是怕一旦賴了床就爬起不來了,那麼在起身時記得務必要放慢動作,先坐在床邊頭向左右動一動,再去沖個熱水澡,特別用水注沖擊兩邊肩膀及腰部,直接用熱水舒展僵硬一夜的身體,若是還有時間,做個簡單的暖身操再更衣出門。不然,昨天工作的疲累在夜間沒有得到放鬆,隔天又繼續上緊發條,日積月累,當然是這裡僵硬、那裡扭傷啦!